1.生态环境恢复措施 本项目永久占地很少,对区域内耕地和林地的影响较小。工程临时性占地将在短期内改变土地利用性质,减小了耕地或林地的面积。对开挖段的表土在施工场地设专区堆放,在施工完毕后用进行场地复原、复垦或恢复植被。因工程施工时间短,工程结束后,临时占地恢复其原有土地利用方式,工程建设基本不改变工程用地的土地利用现状。 2.废水处理措施 根据现场调查及建设单位提供资料,施工期废水主要为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、管段试压废水,还包括施工设备的冲洗产生的废水、定向钻穿越产生的泥浆水。营运期无废水产生。 施工期废水主要来自施工人员生活污水、施工废水及材料堆场产生的初期雨水、管道安装完后清管试压排放的废水。施工期生活污水主要依托当地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;生活污水及粪便经化粪池处理后用作农家肥。少量施工废水经沉淀除渣后循环使用,也回用于施工场地降尘。试压废水经过滤沉淀后回用于清管、试压。清管、试压完毕后,废水经沉淀外排至沿线沟渠。 3.废气处理措施 在管线工程建设过程中,必须进行填挖土石方、管道材料运输等作业,因此工程施工期的主要污染物是开挖和填埋时的TSP。 (1)定向钻施工场地现场周边设封闭围挡措施,散体材料装卸采取防风遮挡、洒水降尘等降尘措施。 (2)围栏挡尘:管线开挖时,临近居民点一侧设置不低于 2.0m 围挡,减少施工扬尘对环境的影响。 (3)施工现场设置洒水降尘设施,根据天气情况,安排专人负责对裸露的施工道路和施工场所洒水,限制大风天气下施工作业。 (4)管沟开挖产生的土方,堆置于管线两侧,雨季时及时妥善覆盖处置,此外不堆积时间过长和堆积过高。 (5)做好和周边居民和团体的宣传工作,及时与之进行沟通,听取居民、学校的意见,合理安排施工方式和施工时间(禁止在夜间 22:00-6:00、12:00-14:30时间段作业),减轻施工期废气对沿线敏感目标的影响。 (6)规划好运输车辆的运行路线,尽量避免生活区和人流密集的交通要道,避免交通堵塞及注意车辆维修保养,以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。 4.噪声处理措施 本项目施工期噪声源主要来自施工作业机械,如挖掘机、电焊机、定向钻等,其强度在 85~100dB(A)。在施工过程中,沿线居民点将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施工噪声影响。但由于管道施工时间相对较短,只要避免夜间施工,做好与当地村民的沟通,其产生的噪声影响是可以接受的。本项目不涉及站场建设,运营期不会对声环境产生影响。 4.固体废物处理措施 本工程施工期的固体废物主要有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、废焊条、泥浆池中弃渣、土石方。生活垃圾经收集后,依托当地环卫部门有偿处置;施工过程中对废弃泥浆的使用、处置处理进行全过程的管理和控制,具体措施如下: (1)施工现场设置专门的配浆区,在专用的泥浆搅拌、配置槽内进行泥浆配制工作,配制好的泥浆储存在金属结构的泥浆槽内,不向环境中溢流。 (2)施工前需在两岸出入土点附近分别挖好泥浆池,池底进行防渗。泥浆池的位置应选择出入土点较近处,并且适合永久储存泥浆,尽量少占用养殖区、耕地等。每个泥浆池的表层土单独堆放,用于恢复原有地貌。 (3)施工期间,从钻孔返回的泥浆过滤出钻屑和杂质后,尽可能重复利用,减少废弃泥浆的产生量。 (4)施工期间严格操作规程,合理制定操作参数,防止施工过程出现跑浆等事故。 加强施工期的管理,禁止无序的乱堆乱放,规范堆存,临时堆土用土袋进行挡护;及时回填并进行土地整理工作,根据用地类型进行复垦。 施工废料主要包括焊接作业中产生废焊条、防腐作业中产生的废防腐材料及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混凝土等。根据同类工程,施工废料部分可回收利用,剩余废料依托当地职能部门有偿清运。 营运期固废主要为清管时产生锈渣,运行至现在未进行清管作业。
|